媒体聚焦 /sctbc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正文

四川民族教育报:行走在藏区爱心事业的路上

文章来源:编辑:发布日期:2014-05-16点击数:次

本报记者 尤竹青

出生于1993年,她年仅20岁,却已经把公益活动进行了3年。

自幼父母双亡,省吃俭用,勤工俭学,却尽心尽力为藏区孩子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她用纤瘦的双腿走访了阿坝州黑水县、红原县、阿坝县等多个贫困地区,用瘦小的身体肩负起了藏区志愿者沉甸甸的责任。

张娟,18luck支付宝充值 的一名普通的大二学生,一个沉默、坚忍、顽强的90后女孩儿,用她对藏区儿童的爱和行动诠释了“志愿者”这个词的的真正内涵。

受助于人,种下志愿梦

初见张娟,让记者出乎意料,之前略闻张娟的事迹,本以为是个雷厉风行、外表干练的女子,而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张娟,小小的个头,细细瘦瘦,面露青涩,怎么都不能和数次进入藏区的志愿者联系起来。张娟不是很健谈,但是聊起藏区志愿活动,她努力地表达着自己这三年来走过的酸甜苦辣。

张娟天性中有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和她的身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自幼父母双亡的张娟由爷爷奶奶带大,家境贫困,靠着低保、勤工俭学、助学金以及好心人的资助才一步步进入大学。对于张娟来说,自己一路走来,深刻地知道大山里的贫困孩子求学之路是如何艰辛。

张娟的志愿者情愫起源于高中时候的公益民间组织——立人乡村图书馆。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乡村图书馆建设模式上,告别了传统的书本扶贫模式,而以教书立人作为组织的理念。张娟在那个时候还是个孤僻、内向的“坏孩子”,穷孩子,但是在立人图书馆志愿者的帮助下,她开始变得开朗、大方,并且开始热爱学习。立人乡村图书馆的精神在张娟的心里埋下种子,那是时候的张娟就想,以后有机会自己也想做个志愿者,去帮助别人,传递正能量。“志愿者”这个称呼,成了张娟心中小小的梦。

走进藏区,带回孩子们的心愿

20133月,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启了张娟的志愿者生涯。作为学校志愿者社团社长的张娟打算把一些旧衣服邮寄给需要的贫困儿童,于是,她在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她选定了阿坝州黑水县知木林乡下。然而,通过网络以及电话了解,她始终觉得不是亲眼所见,不能够完全了解知木林乡的情况,她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了解当地真实的贫困现象。

于是,张娟告诉自己的朋友,她要亲自到知木林乡去。朋友们都觉得她的想法太不可思议了,劝她心意尽到了就好,不必亲自去,路途遥远,人地两疏,更重要的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张娟有着执拗的个性,决定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她没有听朋友们的劝告,整装待发,她说:“我是真心地想帮助那里的孩子们,但是我必须眼见为实,不去一趟,这事儿就没办法进行下去。”两个朋友受张娟爱心的打动,跟着她一起,三个女孩子就这样走进了黑水县知木林乡。

四月的阿坝州,依旧寒冷,走进知木林乡寄宿小学,张娟看到孩子们穿着薄薄的衣衫和破旧的单鞋,红红的小脸蛋上写满对陌生人的恐惧。张娟和两个朋友友善地和孩子们交流,给他们零食,陪他们做游戏。她还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心愿,答应孩子们下次来的时候一定满足他们的愿望。小小的白色便签纸上,孩子们写着“想要一双运动鞋”“乒乓球”“一本漫画书”……这些简单的愿望,不知让孩子们期盼了多久。张娟动情地说:“同学们,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姐姐过不多久就会带着这些礼物来看你们。”

临别时要经过一个下坡路。孩子们连滚带爬地追着他们,高声喊着:“姐姐,你们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回来。”张娟不知道孩子们是真的舍不得她们,还是更想要她们带来礼物,但张娟知道,这一趟她们没有白来。她下定决心,回去要想办法为孩子们集齐他们的心愿,亲自给他们送来。她要用实际行动来改变他们的状态,要通过教育来改变这些孩子的现状,让他们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多次家访,一心牵挂藏区的孩子

从阿坝回来,张娟就开始行动,热心、积极、善良是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张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募捐到很多东西,包括孩子们心愿卡上写的想要的各种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张娟又几次进入藏区,完成了对知木林小学孩子们的承诺,同时走访了阿坝州的其他地区,对藏区的孩子们的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张娟的灵魂被一次次深深震撼着。

除了去学校看望孩子们,给他们送去各种募捐物品外,张娟还会走进孩子们的家。藏区地形复杂,每次去家访,张娟都会走很远的山路,有时候要翻山过河,她却觉得每一步都走得十分值得,十分踏实。

在张娟的电脑里,储存着她亲自收集来的大量藏区孩子的资料。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记录的:“额拉学6年级毕业后就辍学了 ,据我们在老师那儿的了解,额拉学在上学时一直表现优秀,勤奋上进!只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在家已经一年。对一个00后的小孩来说,不能出去打工挣钱,只能在家里帮外婆外公干点家务。我们见到额拉学的时候,他身穿短袖,拿着我们带去的书本和文具非常激动。额拉学的性格内向、不多言语,我们主动和他说话聊天,让他保持自信。我们一行人都对额拉学辍学在家干农活非常心痛和惋惜,其实他的生活费在我们日常常生活中看来并不贵,一学期340元就可以解决他在学校读书的所有食宿问题,但是就是因为这340元钱,额拉学还是辍学了。当我们问额拉学想不想读书的问题时,他羞涩但坚定地说,‘我还想读书的’时,于是我们姐妹几个心中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了,那就是不论想什么办法都一定要让他重回校园。”

张娟说:“在藏区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一个都牵动着我的心。”

张娟尽了最大的努力,曾经一个寒假打两份工,除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和学费外,她把自己的钱都拿来捐助给了那些她牵挂着的孩子们。张娟说:“一只小小的铅笔,就会让孩子们开心一天,他们特别容易满足。”

组织高校联盟,聚集正能量

从藏区第一次回来,张娟借助学校的志愿者社团组织了一次“情系藏区,放飞梦想”公益捐助活动。那次活动,张娟为了让学校同意,她大着胆子和学校撒了谎,说她只是借助学校的场地,募捐到了物资就直接运走,运输问题她已经解决了。就是这个运输问题,让张娟遇到了最大的困难。

20岁的张娟,还不曾去面试过一回,就为了这些物资,带着资料到处去找爱心企业家帮助,不放过每一次自己了解到的爱心人士的信息资料整理、思考说服方案,然后打电话或登门拜访,情况好的对方会口头答应,也有不理不睬或者答应了不了了之的。一次次的尝试,终于有一位老师答应帮助她解决运输问题,但提出的条件是达到50立方以上才可以帮着运一回。而张娟所在的学校不足8000人,要达到50立方的捐助物资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张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再次像一个真诚的求职人员一样,一个个走访了周边的高校,从各高校的志愿者社团入手,说服他们一起加入募捐活动。3所、4所、7所……组建高校联盟,物资越来越多,志愿者越来越多,成都“益路阳光高校志愿者联盟”在张娟的努力下成立了。这群90后志愿者们带着对藏区儿童的爱一次次走进藏区,带给那里的孩子们希望、信心和未来。

“如果不是张娟,我们不会聚集到一起来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当初我拒绝过她,但她是个执着而倔强的女孩子,能打动别人。” 四川传媒学院的志愿正顾浩然的对记者说。

如今,这个由张娟发起的庞大公益组织会定期到藏区看望孩子们,她们已经计划暑假到藏区去支教,正在招募志愿者。在走进藏区的这条路上,张娟不再孤单。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她始终相信爱是可以传染的,正能量是可以传递的。她更相信她们可以用行动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她,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