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第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完成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框架设计。这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更趋综合和全面,高职教育必然因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走对接产业之路。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这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最新要求。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既要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专业内涵发展建设,又紧盯四川产业发展需求?日前,在18luck支付宝充值 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18luck支付宝充值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盐业学校等6所职业院校的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几所学校在服务产业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产学研平台、职前职后融通等方面各有特色。
完善顶层设计“有所为,有所不为”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必然要求院校要具有与普通本科不同的组织结构。”18luck支付宝充值 院长李春明认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前提。
在重新修订章程的过程中,四川工商职院充分考虑产业需求进行完善,在“培养有责任的公民和社会进步事业积极的参与者”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制造、食品生物、现代服务等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基层管理人才。为四川中小微企业培养职业经理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调整了办学目标和理念。
“以四川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学院制定和优化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先后出台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的路线图。”李春明介绍。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化工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油气化工产业和页岩气,这两大产业是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彭州石化项目的建成与投产和页岩气资源的开发,更是为四川油气化工产业和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机遇。”在院长杨宗伟眼中,产业发展与学院建设息息相关。
近年来,为适应新的职教形势和产业发展,四川化工职院对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进行了梳理,从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等方面,明确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操纲领以整毛目,握道数以御众才。”在谈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时,杨宗伟援引了东晋葛洪《抱朴子·君道》中的话。他认为,学院结合自身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专业特色、资源结构等实际情况,优化顶层设计时,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专业结构调整是一步“先手棋”
与产业无缝接驳的过程中,专业结构调整是一步“先手棋”。
按照省政府规划,我省今后将重点发展“7+3”产业和七大新兴产业。
四川工商职院“工商并举”,完善面向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结构。在保留并升级食品生物专业、印刷技术专业、工业分析与检测、酿酒技术等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时调整专业布局。面向智能制造,学院改造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信息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改造汽车专业;面向“互联网+”,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专业;面向工业创新要求,加速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信息化改造,使重点专业与产业发展同步。
四川省盐业学校常设盐化工艺及设备、化工工艺、轻化工艺及设备、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生物工程等10余个专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近两年又新增设了工程造价和市场营销化妆品营销专业。
在谈到专业结构调整时,四川省盐业学校校长李才均说,学校跟其他省属行业管理、地处成都市外的老牌中专校一样,由于历史和地缘等原因,有其自身的不足和先天的缺失,目前仍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所以学校只能苦练内功,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基于此,近年来,学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转变和结构调整,一方面跟进企业现时的人才需要,为园区企业进行急需人才和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跟进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潜在需求,做好学校的专业布局和建设。
多方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
“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的办学就跟进到哪里;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登万,如此定义学校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关系。
他介绍,学院地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德阳。为建立高职直接服务“德阳重装基地”的畅通渠道,学校由省经委和德阳市实行了“省市共建”。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学校共建国家机电职教综合实训基地、公共图书馆,优惠提供发展用地;四川省在学校设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配套技改专项资金,增加了人员编制和生均拨款;学校与重装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引进企业设备,建立“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这一系列改革,突破了“条块分割”、“两张皮”体制障碍,形成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体制。
依托行业办学背景,省经委直属高校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元市政府签订协议,成为了“委市共建”学院。学院牵头成立了广元职业教育集团,汇集了广元地区的17所职业院校和24家企业,建立了创新创业培训中心和创新创业俱乐部,与市人社局校政合作共建“广元创业孵化园”,目前已入驻企业57家。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政行校企合作,完善“会-站-室”模式(会: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站:驻园、驻厂、驻地工作站,室: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这一项目中,“四川省中小企业培训学院”与“会-站-室”模式互为支撑,既可通过“会-站-室”体系收集企业培训等需求信息,又可在培训中了解企业在技术和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3个项目形成的“一体系两学院”都可支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较好地解决了体制机制创新与人才培养脱节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产学研一体化”是各职校对接产业发展中的深刻认识。德阳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起了“高职产学研园”,11个专业的研究所成立。四川工程职院仅去年1年,便获得国家专利76项,完成97项课题、7个重大专项的申报,发表学术论文458篇,科研课题经费全年累计270万元,完成各类培训工作2.5万人次。
职前职后融通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服务企业、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职能和社会责任。
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有人说,职业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谋得一份职业的技能教育,更应该是为学生一生职业发展服务的教育。从这一层面梳理职业教育与产业服务的关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既在职前,也在职后。
李春明介绍,为使人才培养实现“职前职后”结合,学院重点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平台集行业服务、学生就业、员工培训、技术交流、人才需求对接于一体,整合校内的四川省中小企业重点服务机构、四川省提升中小微企业家能力素质培训机构、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成都市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等机构,为职业经理人的后续培养,企业的存量管理人员提升创造不可替代的条件。
一年来,四川工商职院依托这个平台,完成了社会培训3969人。为企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20余项,开展校内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测试5567人次。2014年,该院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优秀基地”,是全省5家优秀基地之一。
学院还与香港多关心协会合作,盘活学院存量资源,建设“翰海博雅培训学院”,通过发挥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体制的作用,实行公司化、项目化的社会培训服务与管理,不仅服务终身教育需求,而且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其培训面基本覆盖西部省份,培训质量受到川内企业好评。
“对高职院校来说,根据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的需求,也是学院在学历教育生源逐渐减少背景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主动迎接新形势的新举措。”杨宗伟介绍,四川化工职院与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共建了“四川省中小企业培训学院”,面向我省中小企业广泛开展各类培训,实现了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拓展了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目前,该培训学院已经形成企业法人知识培训、环保与安全培训、食品药品行业管理人员培训等6大培训体系,成为了“专业化、优质化、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共计培训达18427人次,收入约426万元。
记者述评
全国第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了重要批示,他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省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持续投入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引导学校自筹资金和行业企业资金投入,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但目前,职业院校还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基础能力相对薄弱、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等诸多问题。职业教育仍是我省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人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专家建议,各高职院校要实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单独评审,打通企业高技能人才向院校流动的渠道,推动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并执行国家“双师型”教师标准,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培训,重点开展好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执教能力,满足人民对高水准职业教育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好务。
(原载2015年5月23日《教育导报》记者 谭曲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