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园地>> 正文

春夏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文章来源:编辑:发布日期:2014-03-20点击数:次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校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中青年偶发。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二、预防措施: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避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另外,近期在江浙地区开始出现的H7N9禽流感尚未发现病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也就是说未证实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专家提醒,面对H7N9禽流感疫情,莫惊慌、要警惕,一是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二是注意加强营养,增强个人体质。三是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四是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高热、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各级相关部门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公众健康。

其它常见的如:

㈠ 乙型肝炎

目前我国至少发现有六种类型肝炎,即:甲、乙、丙、丁、戍、己、庚型肝炎,其中甲、乙两种类型最多,而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数量多,且危害性大,因此,下面重点讲乙型肝炎。

1.乙肝的预防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疾病为主的全身疾病,具有三高(发病率高、流行率高、携带率高),二重(慢性化严重、缺勤率严重)的特点。我国为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年均发病率约为140万,居法定传染病第3位。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42.4%—80.77%,HBSAg阳性携带率为10.1%。乙肝在不同年龄和传播方式的人群慢性转化率不同,成人为5%—10%。

乙肝患者除肝功能不正常外,主要有乏力、发热、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伴有上腹部不适、大便稀软、肌肉及关节酸痛,也有部分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黄疸型肝炎患者尿液呈浓茶样,巩膜和皮肤发黄。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可长期携带,只要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就有一定的传播性,密切接触者也会增加被传染的可能。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众多,彼此之间可能不太了解,其中有些人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其次,许多同学常在外就餐,饭店卫生状况不尽人意,甚则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加上流动人员较多等,这些都易感染乙肝病毒,而成乙肝患者,这也是大学生休学的常见原因之一。

拥有健康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首要条件,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不经意中就被乙肝病毒感染了,并逐渐演变成慢性乙肝。据医学人士报告,乙肝和肝硬化都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肝硬化占肝病的16%,以20—50岁多见,男、女比例为4:1,约80%的病人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所以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而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是阻断乙肝病毒意外感染的最佳手段。

接种时间:0-1-6(月)计3次。

2.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当在血液中检测出表面抗原、核心抗体、E抗原同时阳性,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当在血液中检测出表面抗原、核心抗体、E抗体同时阳性,我们称之为“小三阳”。不管“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它只代表病毒复制的程度,而不反映病情的轻重。

“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尿液都可能带有传染性,如果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首先就应注意隔离,在家庭内患者的碗筷等餐具要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对于密切接触的人,也应查肝功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如果“两对半”五项全阴,应马上按照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加以预防。

“小三阳”表明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减小。如果肝功正常,本身又没有什么症状,我们称之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此期为病程相对稳定阶段。

传染性的强弱是指血液的传染性,一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上的接触是不会传播的。

3.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

检 验 名 称

临 床 意 义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1

+

-

-

-

-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

2

+

-

+

-

-

急性乙肝早期,传染性强。

3

+

-

+

-

+

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

+

-

-

-

+

急、慢性乙肝。

5

+

-

-

+

+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

6

-

-

-

-

+

乙肝病毒隐性携带者,窗口期,有既往感染史。

7

-

-

-

+

+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或有既往感染史。

8

-

+

-

+

+

乙肝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9

-

+

-

-

-

接种乙肝疫苗后或乙肝病毒感染后康复,已有免疫力。

是“大、小三阳”者,如何以健康的行为、正常的心态与其他人相处?

有了“大或小三阳”,担心被他人疏远、歧视,我们为其尽力保密的同时,自己也不愿向他人宣扬。要想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需注意以下方面:①绝对不用他人茶杯、碗筷;②不随便触摸他人物品;③尽力减少聚餐次数;④与他人说话时主动拉开一些距离;⑤家人检查,若未感染乙肝病毒,立即注射乙肝疫苗;⑥注射了乙肝疫苗的同学,绝大多数对乙肝病毒都有抵抗力,就没有必要刻意地和“大、小三阳”拉大距离。

4、乙肝的治疗:原则是尽早、正规、足够时间。“大、小三阳”肝功始终正常一般不提倡治疗,因为药品价格贵,效果不可靠,但提倡每半年查一次肝功能。

㈡ 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急性细菌性肠炎的防治

二者传播途径均为粪——口传播;二者均有腹痛、腹泻,但前者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二者散发病例的传播媒介均有污染的手,但苍蝇、蟑螂也可成为祸手,爆发流行的媒介均为污染的水或食物。

预防:①勤用流水洗手,尽量不用手直接拿东西吃,不吃别人手拿过未经高温消毒的食品;②购买食物前,先观察对方的卫生状况,尤其是看其有无防蝇措施;③不吃生冷、变质、不洁食物,不喝生水;④注意锻炼身体,常吃生大蒜。

治疗:尽早、足量、足疗程,以防止转为慢性。

(三)结核病的预防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处理必须以预防为主。

1、预防结核病传播必须抓好的三个环节
 (1)、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数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早期发现病人的方法是对以下人群及时进行X线胸片和痰细菌学检查:①慢性咳嗽,咯血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②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周围的接触者;③结素试验强阳性儿童的家庭成员;④厂矿工人尤其是矽肺患者;⑤定期对结核病较流行地区的人群进行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一些无症状病人。
 (2)、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列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
 (3)、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接种对象是未食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注射,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接种方法有皮内注射和皮上划痕两种,以皮内注射为佳。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以明显减少,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

2、治疗原则 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